陽明山擎天崗海拔約770公尺,舊時別稱「牛埔」。日治時代昭和9年(民國23年)開始,由台北州政府設置大嶺(山卡)牧場,提供台北地區農民在農暇時寄養水牛。國民政府來台後,由台北市農會接手經營牧場繼續辦理寄養業務。1985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,以擎天崗為主要範圍的陽明山牧場被保留,但隨著都市化農田面積縮減及農耕機械化,寄養的耕牛開始無人領回。2016年台北市農會結束牧場經營,剩下的牛隻為牧場經營期間外逸或無人領回的牛隻,就在山林裡自然繁衍成為無主的野化水牛族群。
每年當東北季風開始吹起,就會為陽明山帶來雨量與寒冷的天氣,同時導致大草原上的芒草停止生長。由於水牛屬於熱帶地區動物,只要氣溫驟降或持續降雨,棲息在擎天崗上的水牛就會集體下山,來躲避驟降的氣溫與尋找食物,首當其衝的就是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南側的平等里。2024年10月份受到潭美與山陀兒颱風的影響,陽明山連續強風驟雨,擎天崗牛群們提前集體跑下山,造成嚴重的農損。
平等里的擔心
平等里里長徐明忠說,擔任里長以來,他長期協助救援與野放,並為了替擎天崗水牛請命,並籌措經費來安置並與照顧水牛。但只要氣溫驟降或持續降雨,這些無主野化水牛就會走出國家公園園區,慢慢移動南下到平等里,所到之處往往造成農損,許多農民辛苦栽種的高冷蔬菜或培植的高經濟價位樹木,屢遭破壞損失。高麗菜最多那一年有一次吃了270幾顆,一夜之間而已好像一隻就把它毀光光。里民不是不喜歡牠們,只是農損求償無門。希望陽明山國家公園看在這些天然除草機,一年可為陽管處省下近千萬的鋤草費用,應該將這些費用用作於加強水牛們的福利與里內居民的農損與權益。
2月24日在立法院舉辦一場平等里家戶動物調查的發表會上,針對平等里里內的遊盪牛(野化水牛),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也做了一些表示與說明。
內政部國家公園署保育解說組科長鄭凱方表示,冬季的時候我們就盡量能夠做到,水牛在山上的一個營養來源的充足,還有水牛保暖的部分,我們都能夠盡量做好。
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,目前努力做好庇護措施,整修舊牛棚,放置乾草、鹽磚等,成功讓水牛留宿,減少下山。針對牛隻互鬥,會持續監控牛隻出生數量,會替公牛結紮,目前也會補助建置電網。
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科長高千雯回應,「電牧圍網希望能夠讓牛不要再干擾,就是補助平等里的農民,可以圍起來,然後讓牛不要再就是進到農園。」陽管處表示,陽明山環境不適合野化水牛,基於動物福利考量,正在與畜產、實驗單位、或水牛安養中心聯繫,希望為水牛找到新家,在此之前會先以控制族群、減少干擾為主。
擎天崗大草原上的水牛已有百年歷史,已成為當地非常重要的景觀之一,期待農業部、內政部、陽明山國家公園、台北市政府等相關管理單位,能與居民共同商討與達到平衡點,讓野化水牛與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居民達到社區共榮共好的境界。
圖/文 林育葶
Comment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