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台南毛孩森活村開幕,設施先進但挑戰重重

Writer's picture: 宗勳 何宗勳 何

 圖:2024年11月18日 台南市仁德區 「毛孩森活村」正式啟用。

目前台灣的動物收容體系分為公立與民間兩種模式,但公立收容所的管理長期面臨資源不足、效率低下等問題,讓民間收容逐漸承擔更大的責任!然而,若政府本身無法改善自身的收容標準,該如何要求民間達成更高效的營運?動保團體指出,政府應以公立收容所改革為優先,進而建立公平監督機制,才能避免責任移轉或監管失效的問題。


圖:毛孩森活村園區內色彩繽紛的狗屋,具有防風避雨效果。2024年12月17日記者實地走訪「毛孩森活村」竟無犬隻入住。

「毛孩森活村」的設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!由於法規明文限制,農業區原先無法設置遊蕩犬安置區,但經台南市政府多局處協調,最終成功以臨時設施方案獲得核准,這一創舉不僅為其它地方政府提供借鑒,也展現出台灣在動物保護法規上的靈活性。然而,儘管設施完備,開幕後因人力不足仍無法全面營運,令原先寄予厚望的民眾不免失望。

 

實地走訪「毛孩森活村」以六大區劃分,映入眼簾是七彩繽紛的狗屋,在2300平方公尺的腹地,置放90間實木狗屋,狗屋採用耐用的南方松,每間造價約2萬元,設計具有良好的防風避雨效果。但這樣的高規格硬體設計,並未解決實際操作上的問題,例如:人力配置。根據規劃,每40隻犬隻需配置1名工作人員,200隻犬隻需至少5名工作人員進行管理,但目前因缺乏人力,營運遲遲無法上軌道。同在台南市的灣裡動物收容所,因收容犬隻過多,出現嚴重的爆籠問題,對比之下,「毛孩森活村」雖硬體條件優越,但若無法解決人力與資金的支持,長期營運仍面臨挑戰,這突顯出台灣動保政策不僅需依賴硬體改善,更需從制度層面解決收容政策中的資源分配問題。


圖:同為台南市的「灣裡動物收容所」園區爆籠景況。

對於「毛孩森活村」的長期規劃,未來的用途亦備受關注。相關承辦人員表示,當遊蕩犬問題緩解後,該區域將考慮轉型為寵物公園,繼續服務社區,最大化土地使用效益。然而,退場機制的啟動時機仍需以實際觀察犬隻與居民的互動情況為依據,如何平衡收容需求與轉型目標,成為未來政策執行的關鍵挑戰。


圖:「毛孩森活村」南方松實木狗屋,具有防風避雨效果。

 

 

「毛孩森活村」的設立,台南市政府對解決遊蕩犬問題為全台樹立榜樣,也為台灣動物保護政策帶來了新的思考方向,而要讓這類創新模式真正發揮作用,從政策規劃到實務執行,仍需更完善的監管與資源分配,才能真正實現民間與公部門的有效協力!透過此次實地走訪,我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成功案例,為台灣的動物保護注入新契機。

 

公民記者:Aileen

台南仁德採訪報導

23 views

Comments


​訂閱電子報 關注台灣動保

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

感謝您的訂閱

© 2023 by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.  Designed by Claire Wang
社團法人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 / Email:animal.p.m.n@gmail.com
10049 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5號8樓之3  / 電話:02-23214400

請支持我們!戶名: 社團法人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
銀行:遠東國際商業銀行(代碼:805) 台北忠孝分行(0311)帳號:03100100018156

bottom of page